党委组织部

计算机与信息工程学院(人工智能学院)杜振龙教授受邀为南京江北新区盘城街道作“人工智能赋能百业”专题报告

上传时间:2025-03-11 阅读次数:

近日应南京江北新区盘城街道党工委邀请,计算机与信息工程学院(人工智能学院)杜振龙教授为街道领导班子成员、各办公室及中心负责人、各社区主要负责同志百余人,作了一场题为人工智能:驱动百业前行的创新力量的学术报告。

报告会上,振龙教授以新质生产力为切入点,深入浅出地介绍了国产AI大模型DeepSeek所运用的蒸馏、微调及RAGRetrieve, Augment, Generate)策略,阐述了深度学习中的卷积、下采样以及池化操作展示了网络模型内部结构的可视化成果,同时,通过介绍AI生成化工热熵数据、设备运行数据等多项具体应用案例,使受众较好了解了AI技术的先进性以及实践应用中的灵活性,进一步增强了听众对AI技术的认知不仅展现了AI技术的先进性,也体现了其在实践应用中的灵活性。同时,针对听众的行业背景,杜教授巧妙地从仿生特征提取入手,通过生动的比喻和实例,详细使得复杂的算法原理变得易于理解。此外,他还展示了网络模型内部结构的可视化成果,让黑盒子变得透明,为他们提供了DIY AI应用的灵感和思路。


在谈到AI应用时,杜教授从原理、结果及部署实现三个维度,列举了包括AI生成化工热熵数据、设备运行数据在内的十二项具体应用案例,这些案例不仅贴近听众的工作实际,更为他们提供了DIY AI应用的灵感和思路。为了加深理解,杜教授还穿插播放了多个相关视频,使得报告内容更加直观、生动。


报告尾声,杜教授抛出了引人深思的问题:随着LLM(大型语言模型)、无人机、机器人等技术的融合,如何实现信息获取、数据处理与执行端的协同统一?面对即将到来的新技术浪潮,我们应如何准备?新质生产力在推动制造业、交通业、化工冶金、金融业、医疗行业、服务业以及制药等领域的智能化改造和数字化转型中,将如何发挥引领作用?如何将新理论转化为新技术应用,并创新性地解决传统业务中的难题?这些问题不仅激发了在场听众的热烈讨论,更为他们提供了思考的方向和动力。


本次报告不仅是我院计算机专业建设国家级一流专业、省级本科产教融合品牌专业的重要活动之一,也是学院教师第一党支部积极践行党的教育方针、推动产学研深度融合的重要举措。通过此次报告,不仅提升了听众对人工智能技术的认知和理解,更为江北新区盘城街道的未来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和动力。作者:王兴亚;单位:计算机与信息工程学院(人工智能学院)党委;审核:高辉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