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委组织部

怎样编写好党课教案

上传时间:2006-04-07 阅读次数:

党课教案是党课授课者讲党课的“脚本”。党课教案编写得好坏,将直接影响到党课质量的高低。因此,撰写好党课教案,对党课教员而言是非常重要的。尽管党课教案的撰写千差万别,但从我们的实践来看,一个好的党课教案,在备课时应把握好以下几点:
      主题要明确。党课要有明确的主题,这一主题要贯穿党课的始终。授课人在编写教案的时候,应该首先明确要通过这堂党课帮助广大党员或入党积极分子树立什么、提高什么、反对什么,对这一问题自己心中要有数。党课教育的选题范围很广,可以是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也可以是党的基本知识、党的优良传统,还可以是国际国内形势的热点问题,等等。但是,党课教育的具体选题一定要有针对性,要与党的中心工作和党员的思想实际紧密结合起来,做到有的放矢。对于授课时间通常只有一两小时的党课而言,其主题宜小不宜大,宜近不宜远,可将某一个问题或者一个问题的一个方面作为切入点,然后讲深讲透。比如当前的伊拉克问题,问题复杂,涉及的国家也多,那么在备课时,就可考虑只讲“美国为什么要攻打伊拉克”这个问题。备课时可由当前的美伊局势导入,然后谈伊拉克的石油大国地位和两伊战争、第一次海湾战争等历史,再历数美国经济与战争的历史渊源。这样的党课口子小,问题集中,听课人一定会饶有兴味。
      资料要丰富。要想给学生一滴水,教师必须有一桶水。占有大量生动新鲜的资料,对于写好党课教案非常重要。当授课人确定一个主题以后,就要围绕主题搜集大量相关资料。资料可以是理论、格言,也可以是事例、数据;可以是正面的,也可以是反面的。搜集资料的目的只有一个,就是要把所要阐明的问题论述清楚。比如,谈艰苦奋斗,其中最重要的就要占有国情资料、我党坚持发扬艰苦奋斗优良传统的资料、我国改革开放以来反腐倡廉的资料、党的三代领导核心关于艰苦奋斗的论述,以及目前我国与发达国家的各种差距的资料,等等。这样,在编写教案时,授课者才能做到心中有数,讲课时说理才能透彻。
方法要灵活。在编写教案的过程中,党课教员为了论证观点或者活跃气氛,经常会举一些实例。为此,教员要善于将政治性、思想性的东西和知识性、趣味性的内容融为一体,言之有物。比如讲授党的一大,如果照本宣科,讲党的一大某年某月在上海某地召开,后来又转移到浙江嘉兴南湖,这是连中小学生都知道的常识,很难引起党员的兴趣。如果换一种方式,从我国最早传播马克思列宁主义的革命先驱李大钊没有参加党的一大,而同样没有参加党的一大的陈独秀却当选为中央局书记说起,再详细介绍当时的历史背景,然后进一步讲述十二位代表以后的去向和结局。采用这种叙述的方式,大家就会静心倾听,印象深刻。
逻辑要严密。严密的逻辑顺序可以使教学内容丝丝入扣,合情合理,给听众以强有力的说服力;还可以使教学活动既有紧张的节奏,又有轻松的气氛,使听课人不断地产生兴奋感,保持旺盛的听课欲。因此,在编写教案的时候,授课者应注意授课内容各环节之间的相互联系和相互补充,前一环节为后一环节作铺垫,后一环节又是前一环节的发展,层次井然,有条不紊。比如讲“世界多极化趋势不可逆转”这个主题的党课,在备课时,可以首先讲述什么是“多极化”趋势不可逆转,这可从以下三个方面去思考:一是从历史角度看,单极世界难以持久,两极格局已被打破;二是从经济上来看,欧盟、日本、中国等国家的经济实力在不断增长;三是从政治上来看,中国、欧盟、俄罗斯以及发展中国家在国际政治舞台上的作用在增大。最后,可以联系我国以及党员的实际,讲讲如何抓住机遇,发展自己的问题。这样,就能把这个问题说清楚,在讲课的时候,使听课的同志能够由浅入深、由表及里地理解所讲述的道理,从而达到预期效果。
     上党课“四备”
     备好党课是上好党课的基础。我的体会是,备课的功夫下多大,一堂党课成功的把握就有多大。可以这样说,备好了党课,党课就成功了一半。
如何备党课?我的经验是“四备”。
      一“备”党课对象。即对听课对象的工作性质、文化程度、年龄特征及思想状况等进行全面的了解把握。只有如此,才能使党课有的放矢。上党课前,授课者要深入到听课对象的工作圈、生活圈、交际圈,了解、观察、分析听课者在想什么、干什么、盼什么,有什么疑难困惑。掌握这些情况后,授课人在备课时就可联系听课人的思想和工作实际进行备课,这样的党课针对性强,听课者坐得住、听得进,入心入脑,能收到好的效果。
      二“备”党课资料。上党课前,资料准备得如何,对于上好一堂党课至关重要。因此,作为党课教员,要有为倒“一碗水”而积满“一桶水”的准备。这就要求授课者平时博学广闻,注意搜集、积累党课资料,资料越多,内容越实,说服力越强,听课人听课的兴趣就越浓,效果就越好。《党课参考》是上好党课不可多得的党课材料,因此,每期我都必读。
      三“备”党课教案。这是备好党课非常重要的一环。党课教案质量的高低,直接决定党课的效果。准备党课教案时要注意三点:一是主题要突出,紧紧围绕党课的重点选择材料和组织语言;二是观点要鲜明,对党员的教育既要循循善诱,正面启发,又要正视问题,一针见血,让闻者足诫,增强党课教育实效。三是理论要联系实际。上党课要讲理论,但不能光讲理论。理论一定要联系实际,既要联系外地党员实践活动的新情况、新经验,更要联系本单位和身边党员的新典型,让党员学有榜样,赶有目标。
        四“备”党课教法。授课者要根据党课内容和听课对象,精心选择上党课的方法,运用灵活的党课形式和多样的教学手段,使党课生动而富有吸引力。如:农村党员文化程度一般较低,给他们上党课时可采用讲授辅导、参观讨论等方法;机关党员文化程度较高,授课时可采用专题讲座、社会调查等方法;流动党员见多识广、视野开阔、思维活跃,可采取交流、座谈的方式。对象不同,方法各异,看对象施教,这样就会收到异曲同工的效果。
如何增强党课的效果
      当前的党课教育,大多采用你讲我听的单一形式,内容也大多是报刊上的一些文章。这样的党课,往往效果不好。如何增强党课的效果?在实践中我有如下的思考:
       一、创新党课形式 
    (一)由一人讲变多人讲。目前,上党课一般都由支部书记讲授。这种形式不是不要,但不能把这作为唯一的形式,因为书记不是万能的,在某些问题上,书记的水平也不一定比其他同志的水平高,如果党课一直由书记一人讲,效果也不一定好。因此,授课才可由一人讲变为多人讲。针对不同内容,由有水平有专长的支委成员授课,有时还可由普通党员讲,如请先进人物或曾经犯过错误、走过弯路的党员“现身说法”。这种党课形式既可发挥支部一班人的聪明才智,又可增强每个党员的党性锻炼,使听课者有一种新鲜感,从而增强党课教育的效果。
      (二)由“注入式”变“互动式”。传统的党课是一人在台上讲,其他人在台下听。这种党课形式有其长处,但也存在弊端,就是授课人与听课人之间无法作充分的交流。要克服这一弊端,可采用由“注入式”到“互动式”的办法,如,座谈式党课,选择党员关心的话题,以党小组为单位,让大家自由发言,进行探讨。这种党课形式气氛热烈,可收到出人意料的效果。
      (三)由单一型到多样化。即充分利用科技和信息媒介,将电教手段运用到党课中,如,组织党员收看幻灯、录像、电影、电视等。随着网络的普及,还可开展“网上党课”,让大家在网上互相交流,或组织党建专家与党员在聊天室进行专题答问。一些地方的实践证明,这种多样化的党课形式,效果不错。
       二、革新党课内容 
      目前,党课内容多是党的基本知识、基本路线和形势教育,这些内容无疑十分重要,但仅此还不够,还要根据形势、任务的变化,与时俱进,不断革新党课的内容。
     (一)结合改革进程选择党课主题。如,国有企业改革中的下岗分流、减员增效和再就业工程;住房、医疗、养老等社会保险制度改革等,都是广大党员关心的话题,可选择这些话题作为党课主题。
     (二)结合工作、生产选择党课主题。如,“职业道德”、“行业作风”;从事经营活动的单位可以选学《公司法》、《合同法》和《税务法》等法律知识;执法、行政部门可以学习勤政、廉政建设和党纪党规等内容。
革新党课内容,最重要的一条,就是要结合本单位、本党支部的实际,选择广大党员最关心的内容。
      讲党课要有激情
      党课的目的是教育人、鼓舞人、激励人和鞭策人。如何才能达到这一目的?回顾近年来自己讲党课和听别人讲党课的经历,我感到,照本宣科的党课是不能达到这个目的的,只有具有激情的党课,才会具有感召力,才能使听课人荡气回肠、激情涌动、入脑入心。那么,党课怎样才能讲出激情呢?笔者有幸听过南昌陆军学院宋增建政委上党课,他那富有激情的语言,使多少学子热血沸腾,又使多少青年立志报国。下面,我就以宋政委所讲的《堂堂正正做人》这一党课为例,谈谈讲党课如何才能讲出激情。
       一、生动感人的典型是授课人表现激情的依托。激情不是凭空产生的,授课者总是依托一定的人和事,在有感而发中迸发激情。如讲《堂堂正正做人》这一党课,在讲到共产党人是堂堂正正做人的典范时,宋政委讲道:“毛泽东自幼爱吃红烧肉,然而,当我国遇到前所未有的‘三年自然灾害’时,他带头艰苦奋斗,身为共和国主席的他,连红烧肉都不吃了。一次,工作人员想到毛主席好长时间没吃红烧肉了,就为他烧了一盘红烧肉,他见了很生气,说:‘人民群众肚子都填不饱,我却享用红烧肉,这叫我如何向人民交待?’这小小的例子,正是我们共产党的领袖堂堂正正做人,不搞特殊,不谋私利,始终想着人民的写照。”然后,宋政委又讲到新时期堂堂正正做人的典型范匡夫的事迹。在讲完典型事例后,宋政委饱含深情地展开了议论:“纵观我党的发展史,可以无愧地说,不论是艰苦的战争岁月,还是和平时期,我们党的干部都表现出共产党人襟怀坦白、光明磊落,为党为人民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可贵品质和高风亮节。正是我们共产党人堂堂正正的革命情怀和浩然正气,赢得了民心,赢得了天下!”这一段很有激情的语言,深深地感染了听课人。听课人凝神静听,面容肃然。讲到这里,宋政委语气一转,从堂堂正正做人的正面典型,讲到现实生活中如胡长清,成克杰之流的反面典型。最后,宋政委满怀愤慨地抨击道:“在今天我们的党员干部群体中,像胡长清、成克杰这样的败类虽不多,但少数党员和领导干部的言行与堂堂正正做人有很大差距,甚至是背道而驰的。如,有的工作作风不正,弄虚作假、耍花架子,应付上面、糊弄下边,取悦领导、坑害百姓;有的贪图享受、腐化堕落,吃高档、住豪华,包二奶、养情妇。尽管这些人为数极少,但却严重败坏了共产党人大公无私、光明磊落的形象,极大地削弱了党的凝聚力、向心力!”宋政委激愤的一席话,使听课人灵魂受到了警示和震颤。
       二、深入的理论透析是党课激情的灵魂。讲党课主要是用正确的理论武装人。党课要有激情,就少不了正确的理论。因为正确的理论是党课的灵魂。在党课教育中,讲道理往往被人认为是居高临下,是灌输,讲不出激情来。其实不然,讲道理也能讲出激情。这种激情就是让听课人心悦诚服的力量,它来源于深入的理论透析。宋政委在讲《堂堂正正做人》这一党课时,他是这样透析堂堂正正做人的理论的:“江泽民总书记在党的十四届五中全会上明确指出:‘每一个党员干部都要堂堂正正做人。’如何堂堂正正做人?堂堂正正做人,关键是一个‘正’字,只有‘正正’,才能‘堂堂’。对共产党的党员和每一位党员领导干部来说,就是要思想正、品行正、作风正。”接下来,宋政委又提出了堂堂正正做人的具体要求:“这就要求每个党员,在对待个人利益上,摒弃贪心、私心,不见利忘义、损人利己,时刻牢记党的宗旨,以党和人民的利益为重,襟怀坦白、廉洁自律,一身正气、两袖清风。在生活作风上,能抵制腐朽思想文化的侵蚀,不为金钱、美色、虚名所动,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以坚强的党性和共产党员高尚的道德情操,做到一尘不染、洁身自好,永葆革命者的浩然正气。”最后,宋政委话锋一转,讲到了堂堂正正做人的意义。他这样讲道:“不堂堂正正做人,我们每个人怎能树起自己的人格与尊严呢?共产党员不能做到堂堂正正,那我们党光明正大的根基从何而来呢?党的干部不堂堂正正做人,如何能在人民群众中树立起高大形象,又如何能得到人民群众的拥戴呢?”宋政委用了三个反问句,在语气上一句比一句强烈,收到了让听课人振聋发聩的效果。
        三、党课结束时要讲具有感染力、号召力的语言。党课结束时,是授课人表现激情的关键时候。此时,若能在前面内容的基础上,高屋建瓴地对党课主题加以最后的归纳概括,然后,以充满激情、鼓舞人心的语言向听课人提出希望,指出努力方向,必将收到很好的效果。宋政委在讲《堂堂正正做人》这一党课时的结束语就很有激情:“古人说:‘有正心必有正德,以正德临民,犹树表望影,不令而行。’深信正正之气、堂堂之风将在我们党内越吹越劲,必将荡涤掉污泥浊水、歪风邪气。愿我们每一位党员同志都能拍着胸脯叫响一句:‘我是一个堂堂正正无愧于人民、无愧于党的人!’”宋政委这一段话摄人心魄,让听课人激情涌动,最终达到了教育人、激励人、鼓舞人和鞭策人的效果。
       运用多种方法、手段,把党课讲活
        有些同志讲党课总觉得很难讲得生动,听课者也常反映一些同志讲的党课刻板、枯燥,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授课者方法和手段单一。如何采用多种方法和手段把党课讲活,让听课者入心入脑?笔者有如下体会。 
       一、以人为本,调动听课者的学习激情 
党课的生动与否,是由听课人直接感知的。所以,党课要达到生动而又富有感染力的效果,授课者就必须坚持以听课人为主体,授课者为主导,充分调动听课人的听课激情。为了达到这个目的,我在授课过程中注重引导听课者参与党课的教学过程,把以前授课者“讲”、听课人“听”的党课模式,改变为授课者“引”、听课人“思”和“行”的模式。在实践中,我最常用的是讨论式授课方法。所谓讨论式授课方法,就是在授课过程中,针对一些现实和理论上的热点、难点、焦点问题,发动听课者展开讨论,让大家开动思维“机器”,充分发表意见。在此基础上,授课者对听课者讨论的情况进行梳理和总结,找出“关节点”。如在讲授“增强党的阶级基础,扩大党的群众基础”的党课时,我把人们思想上普遍存在的一些模糊认识,如“私营企业主存不存在剥削”,“鼓励私营企业发展会不会形成剥削阶级”等热点问题首先提了出来,让听课人讨论。当他们为这些问题争论得不可开交时,我便适时讲解上述有关问题,澄清了大家的模糊认识,听课者也得到了正确的答案。课后大家反映,我运用讨论式授课方法,调动了大家的学习激情,这样的党课生动活泼,听课者收获大。
        二、以实践为主体,“虚”、“实”结合 
    “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既是认识深化的规律,也是学习深化的规律。要使党课不枯燥、死板,在党课教学中就要加强实践环节,把“虚”的理论变为听课者“实”的思想认识。在“虚”、“实”结合上,我常用的方法有:
一是让听课者在实践中运用基本理论。如讲授“党的基本知识”的党课,在讲授了党的组织形式及制度后,为了让听课者更好地感知所讲授的理论,我以“某党员见死不救”为题,组织听课者召开“模拟党支部委员会”,让他们了解四个问题:召开支委会的程序;党员的标准;如何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依据《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对该党员这种思想行为如何处理。这种通过实践运用基本理论的党课形式,使大家对理论有了更深更具体的理解。同志们说,这种教学方法形式灵活,效果好。
       二是让听课者在实践中掌握基本理论。我在讲授“市场经济”的党课时,为了让听课者对这一理论有真切的感受,我在讲授市场经济的理论后,带领听课者走进边贸市场,让他们在与商人、个体户的直接对话过程中,了解市场经济的规则。在讲“国有企业改革”的党课时,我又带领听课者走进改革搞得好的某国有企业,让大家直接与企业管理者和工人对话。这样的党课形式,使社会成了听课者最好的老师。
        三、把多媒体贯穿于教学过程中 
      多媒体的发展为对传统党课教育进行革新创造了条件,也给搞好党课教育注入了活力。于是,我把多媒体贯穿于党课教学过程中。
一是用多媒体调动听课者的学习兴趣。在传统的党课教学中,讲授形式单一,难以激发听课者的兴趣。如果把图片资料、幻灯片、电视、电影等形象生动的辅助材料运用到党课教学中,就能从多方面刺激听课者的感官,引起听课者的思考,从而达到好的教学效果。如在讲“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党课时,我在讲解的同时,不仅展示了一些先进人物的图片,还放映了一些先进人物的电视纪录片,激起了听课人极大的兴趣,使听课者对“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受到了深刻的教育。
        二是利用网络创新党课形式。传统党课一是要有场地,二是听课者要集中在一起。有了互联网后,我就根据实际情况,利用网络创新党课形式。江泽民同志“七一”讲话发表后,我就利用我们学院的党课教育网站,把辅导学习“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讲课提纲和中央报刊的有关理
论文章,以及一些党建专家学者的学习体会等放在网上,并建立相关网站的链接,使一个课题得到众多材料的支撑。这样,党员和入党积极分子进入网站,就进入了一个丰富的学习资料库。在网上,我还建立了网上讨论区、聊天室、教师信箱等,使上网的同志可以畅所欲言,随时与授课者交流观点和心得体会。授课者也可进行网上调查,了解学习人员的思想。这样的党课形式,打破了传统党课的时间、空间局限,使学习者学习更加灵活,也更能发挥学习者的学习主观能动性,从而收到好的学习效果。
       深入浅出讲活理论
     讲党课,离不开讲授理论。而理论总是较为抽象。如何使抽象的理论变成浅显的道理,让理论修养不高的基层党员听了入脑入心,这关系到一堂党课的效果。要达到这一目的,实践中我的体会是,深入浅出,把理论讲活,使较深奥的理论变得通俗易懂,那么,怎样才能做到深入浅出呢?可借助如下方式方法:
      寓理于“事”。也就是理论联系实际,即我们通常所运用的举例法。举例的目的,就是使党课的理论变成通俗易懂的道理。这种方法是我们党课教员在党课讲授中运用得最多的方法。这里特别需要提出的是,要使理论深入浅出,所举事例一定要与理论有关联性并具有说服力。比如,在讲“三个代表”的“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时,我举了如下例子:一是“文化大革命”期间,由于党的理论、路线、方针、政策的错误,使国民经济到了崩溃的边缘;二是改革开放后,由于党的理论、路线、方针、政策的正确,使我国经济社会飞速发展;三是“新时期的工人楷模”李黄玺的典型事例。通过这些事例,使听课者懂得了我们党要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就要努力使党的理论、路线、方针、政策和各项工作,必须符合生产力发展的规律,体现不断推动社会生产力的解放和发展的要求;作为个人来说,就要像李黄玺那样当一名勇攀科学技术高峰的尖兵。   

     这样,就使较抽象的理论变成了浅显的道理。
     寓理于“时”。寓理于“时”,就是要使所讲授的党课理论与当今时代联系起来,与时俱进,领会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如我在讲“深化对社会主义社会劳动和劳动价值理论认识”的党课时,除了讲述和剖析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劳动和劳动价值理论的精髓外,还特别把劳动和劳动价值理论放到当今的时代背景之中,提出当今时代三个方面的变化:一是科学技术迅猛发展,科学技术作为第一生产力其作用日益凸显,是价值创造的重要源泉;二是经营管理作为劳动的重要形式,在社会生产中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应当在价值创造和价值实现中给经营管理者的劳动以应有的地位;三是第三产业快速发展,并在现代经济中占有越来越大的比重,具有越来越重要的作用。通过寓理于“时”,使大家对深奥的马克思主义劳动价值理论有了较深刻的理解。
       寓理于“趣”。就是在讲述党课理论时,用富于趣味的语言来阐释较深奥的道理,使党课理论容易被听课者所理解和接受。这就要求授课者平时多收集和积累生动有趣的语言,如一些歇后语、顺口溜和名言名句等。例如,我在讲“内因是事物发展变化的根据”的理论时,就用“师傅领进门,修行在个人”来说明内外因的关系。此外,在说理时如能灵活地运用一些常用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排比、对偶等,能取得意想不到的效果。如我就曾用“毫不利人,专门利己”去形容那些丧失了远大理想,一心只为自己的人。总之,寓理于“趣”,听课者听起来不仅觉得有趣、生动,而且很容易就理解了授课者所讲的道理。
        语言生动:增强党课效果的一剂良方
语言是人们交流思想、传达信息的主要工具。党课效果如何,讲课人的语言生动与否是重要的一环。就语言来讲,一次效果好的党课,除了讲课人的语言要讲究准确性、逻辑性外,注意语言的生动性也是增强党课效果的一个重要方面。因为,使用生动的语言,可以引发听课者的兴趣,引起听课者对党课内容的思索。
如何增强党课语言的生动性?我的体会是:
重视修辞,增强语言的吸引力。修辞可以使语言变得生动、形象。修辞运用得当的语言,不仅可以使枯燥的话语变得生机盎然,而且富于感染力。比如,我在讲述十六大报告中十三届四中全会以来的成就时,运用了老百姓生活的变化这一事实来作例证。在讲述这个问题时,我运用了修辞的手法,即用10个“动词(形容词)+了”的排比句:“这13年来,我们大伙儿的钱袋鼓了、恩格尔系数降了、吃的精了、寿命长了、住房宽了、衣着靓了、文化高了、旅游热了、通信快了、车子多了。”然后,我再就这10个方面用数据加以说明,使大家对13年来我国的成就有了具体直观的认识。又如,一次我在给军校学员讲思想政治课时,针对一些学员想取得好成绩,却不刻苦学习的情况,给大家讲了这样一个故事:一只猴子对它的主人说它“也想做人”,主人回答猴子,想要做人就必须拔掉身上的毛。于是,主人就给猴子拔毛,刚一下手,猴子就痛得“嗷嗷”直叫,再也不让拔毛了。这时,主人对猴子说,你“一毛不拔”怎能做人呢?讲完这个故事,我问学员:“大家是愿意做猴子呢,还是做人?”学员一阵笑声过后,脸上都有一份思考的凝重,效果不言而喻。
       妙用俗语,增强语言的亲和力。俗语也称流行语。由于它来自生活,生动形象、通俗易懂,因此,人们喜闻乐见。讲党课时适当地运用俗语,不仅可使党课生动活泼起来,而且能收到好的效果。我在讲“与时俱进”的党课时,就引用了“争上游,辛苦;落下游,受苦;居中游,舒服”这一俗语,然后指出这种思想与与时俱进的要求格格不入,必须加以改变和修正。在讲党的宗旨的党课时,我又用了“私心重、骨头软”、“裙带长了绊脚,私心重了折腰”等俗语,来形容私心对人的危害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重要性。
引用名言,增强语言的穿透力。名言具有“权威效应”。所以,恰当地运用一些名言名句,可以增强党课的说服力和感召力。例如,我在讲爱国主义的党课时,引用了车尔尼雪夫斯基的名言:“爱国主义的力量多么伟大呀!在它面前,人的爱生之念,畏苦之情,算得了什么呢!”同时还引用了裴多菲的著名诗句:“我是你的,我的祖国!都是你的,我的这心、这灵魂;假如我不爱你,我的祖国,我能爱哪一个人?”这些优美而富有激情的名言名句,不但强烈地吸引了听课人的注意力,更使大家内心升腾起一股爱国主义激情和力量。 
       讲党课要善于运用典故
      在讲党课时,为了增强党课的生动性,不少同志喜欢穿插一些生动有趣的典故来活跃气氛,吸引听众,增强党课的效果。恰当地运用典故来阐释自己的观点,有事半功倍之效。讲党课运用典故,应当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多用通俗易懂的典故。党课所面对的对象往往文化水平参差不齐,有时可能相差很大。所以,在讲党课时要多用通俗易懂的典故,尽量少用晦涩难懂的典故,以取得让大家一听就明白的效果。如果某个典故很能说明你讲课的某个观点,而大多数人又可能无法理解,那就一定要加以解释,让大家把典故的来龙去脉搞清楚,知道你所讲典故的真正涵义。比如笔者在讲关于诚信的党课时,就引用了古代商鞅变法、立木为信的典故。当说到“立木为信”时,笔者满以为大家都知道这个典故,可听课人没反应,笔者才猛然醒悟,有些听课人不一定知道这个典故,于是将商鞅移一木赏十金的事给大家讲了一遍,最后联系这个典故给大家讲诚信的重要性。这样一来,听课人就加深了对诚信重要性的感悟和理解。
多用与听课人有关联的典故。从心理学的角度来说,人们总是较关心与自己有关的人和事。如果讲党课运用典故时能考虑到这一点,尽量用与听课人有关联的典故,这样就更能吸引听课人的注意力。如河南南阳市委党校一位教授在讲党性修养的党课时,他先引用了南阳卧龙岗一副著名的对联



心在朝迁,原无论先主后主
名高天下,有何辩襄阳南阳
据传此联为清代咸丰年间南阳知府顾嘉衡所作。原来,河南南阳、湖北襄阳两地对诸葛亮的隐居地多有争议。南阳人说,诸葛亮曾隐居南阳卧龙岗,襄阳人说,襄阳隆中是诸葛亮的隐居地。顾嘉衡是襄阳人,却在南阳任知府,襄阳和南阳两地的人均要他表态:诸葛亮的隐居地是南阳还是襄阳?顾嘉衡十分为难,既不能得罪襄阳家乡父老,又不能失民心于为官之地南阳,于是便撰写了此联。意思是说既然诸葛亮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他的功绩扬名天下,又何必去为诸葛亮隐居地这一小事而争论不休呢?听课人听到授课者所用的典故就发生在自己生活、工作的地方,都感到特别亲切,注意力也特别集中。正当大家在兴头上,授课者言归正转,讲起了共产党员应如何加强党性修养:“从这个典故中,我们可以得到这样的启示,一个共产党员要胸襟开阔,心中装得下五湖四海,不要为一时一地的得失以及个人的名利斤斤计较。”听课人听了很受教育。
善把典故用出新意。一般来说,典故都有其特定的涵义。但如果就事论事地说一通,很难收到好的教育效果。讲课时若能挖掘出典故的新意,那就能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毛泽东同志在这方面堪称高手。1958年,毛泽东在会见部分史学家、科学家和著名新闻工作者时,琅琅背诵起《登徒子好色赋》中宋玉狡辩的一段话。毛泽东反其意而用之,他风趣地说:“从本质上看,应当承认登徒子是好人,娶了那样丑的一个女人,还能和她相亲相爱,和睦相处。照我们的看法,登徒子是一个爱情专一、遵守婚姻法的模范,怎能说他是好色之徒呢?”毛泽东通过这番巧妙而新颖的解释,告诫干部要学会用唯物辩证法全面辩证地看问题。毛泽东把典故用出新意,对我们在讲党课时用好典故很有借鉴意义。
      讲党课要善于营造良好的课堂气氛
一堂讲得好的党课,除了要有鲜明的主题、严密的逻辑、丰富的内容和精彩的表达外,还要有生动活泼、上下融洽、共同探讨问题的课堂气氛,这样才能使听课者有所乐、有所思、有所感、有所悟而有所得。如何营造良好的党课课堂气氛呢?根据多年的实践经验,笔者认为,应该重点在以下四个方面努力。
       一、和颜悦色,营造民主的课堂气氛 
      讲党课者,一般是具有一定党内职务的领导干部或理论宣传工作者;听党课者,一般都是党员或者入党积极分子,两者在职务、学识水平、资历等方面有所差别,但都是平等的同志关系。因此,授课者要自觉地把自己和听众融为一体,以民主平等的态度,而不能以领导者、传道者的面目出现。态度要和蔼自然,不能板着面孔说教,更不能动辄训人。这样,讲者和颜悦色,听者才能“如沐春雨”。
      二、先声夺人,营造开场精彩的课堂气氛 
      一堂党课气氛如何,开场的气氛相当重要。“开场的十分钟决定着一堂党课的成败”,这是我们党校教师的共识。因此,讲党课一定要精心设计开场白:或以引人入胜的案例导入,或以发人深思的设问展开,或将公众关注的社会现象加以剖析,先声夺人,营造精彩的开场气氛。笔者在讲“党员干部如何提高政治素质”一课时,首先讲述了河北省国税局原党组书记、局长李真的典型案例,然后引导听课者思考:李真犯罪的思想根源是什么?政治素质的涵义是什么?怎样提高政治素质?通过这种开场方式,有效地吸引了大家的注意力。
       三、善于设问,营造上下融洽的课堂气氛 
      在课堂上,如果讲课者与听课者能互相交流,使台上台下融为一体,讲课效果就会异常明显。怎样营造这种上下融洽的气氛呢?一个很重要的方法就是,授课者要善于设问。实践表明,同样一个道理或观点,以陈述的语调表达出来往往没有以设问的语调表达出来更有吸引力。比如,讲“贯彻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关键在坚持与时俱进”,就不如以设问方式提出命题:“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关键在于什么?”这样更能激活听众的思想。有时,也可以故意提出一些常识性的问题,激发听众回答问题的积极性。如果适时地提出一些常识性问题,让听课者踊跃作答;提出一些思考性问题,让听课者积极思索;提出一些结论性观点,让听课者频频颔着,那么,党课课堂就会形成上下融洽的气氛。
       四、幽默诙谐,营造生动活泼的课堂气氛 
       一堂党课,短则几十分钟,长则两三个小时,要在较长时间里保持良好的课堂气氛,还要求讲课者用好幽默诙谐这支“兴奋剂”,以调节听课者易于疲倦的大脑神经细胞,使之始终保持兴奋状态。当然,幽默诙谐的语言要与讲课主题紧密相关,做到幽默而不做作、诙谐不庸俗,不然就会弄巧成拙。
       “三多”运用好党课增效果
       目前,不少党课严肃有余,活泼不足,导致讲课者没有精神,听课者没有兴趣,严重影响了党课的效果。如何改变这一状况?营造生动活跃的课堂气氛,让听课者坐得住、听得进,不失为有效方法之一。下面方法可作借鉴。
多些轻松、幽默。讲党课如能恰到好处地引用一些幽默故事,使听众在严肃的话题中处于活泼欢快的课堂气氛里,无疑这有助于增强听课者的听讲兴趣,从而增强党课的效果。河南油田党校一位教授讲党史课讲到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大智大勇时,插入了陈毅同志善于运用幽默的例子。那是陈毅同志当外交部部长时,西方记者在招待会上突然发问:“中国最近打下了美国的‘U—2’高空侦察机,请问是用的什么武器,是导弹吗?”陈毅没有像某些外交官惯用的那样耸耸肩膀、摊开双手,说一句“无可奉告”,而是用双手向空中做了一个捅的动作,幽默地说:“我们是用竹竿把它捅下来的呀!”陈毅的幽默既巧妙地回避了问题,又十分有趣。听课人听了不禁哈哈大笑,笑过之后,陈毅同志大智大勇、可敬又可亲的形象也深深地印在了听课人的心中。幽默故事的恰当引用,能够使课堂保持轻松欢快的气氛,使讲课者神采飞扬,听课者聚精会神。
        多些互动交流。要使课堂气氛如春风拂面、春意浓浓,就要打破我讲你听的单一授课方式,让讲课者与听课者多些互动沟通,多些相互交流。例如,根据课堂的实际情况,机动灵活地采用提问式、探讨式、座谈式授课就很有效。河南油田党办一位同志在讲党课时,一位学员趴在桌上睡着了。这位同志没有疾言厉色地批评学员,而是拍了拍他的肩膀说:“我正在讲一个笑话,你不想听吗?”然后绘声绘色地讲道:“一位中学老师正在上课,班上两名同学都手拿课本睡着了。正好两位同学一个成绩优秀,一个成绩较差。于是,老师采用不同的方法,委婉地对他们进行了批评。老师先目视那位优秀生,以赞赏的口气说:“知道优秀生是怎么进步的吗?优秀生啊,睡着了还拿着课本!”接着,老师又看着那位成绩较差的学生,以惋惜的语气说:“知道差等生是怎么落后的吗?差等生啊,拿着课本就睡着了!”两名同学听了很不好意思,马上打起精神认真听课。听了这个笑话,那位睡觉的学员睡意全无。讲党课的这位同志又面对睡觉的学员说:“我想,你刚才一定是在想怎样成为优秀生。”然后,在轻松的气氛中继续讲课。此后,学员们都听得特别认真。
     多 些身边实例。群众的语言深深植根于生活,最贴近现实,最生动活泼。讲课中如果适当穿插引用一些来自群众之口、反映身边生活的妙语,课堂效果就会立即出彩。河南省桐柏县委党校校长王云山在讲课中善于引用群众语言,比如,讽刺任人唯亲的不正之风时,他就引用“说你行你就行不行也行,说不行就不行行也不行”;表示群众对“三角债”现象的严重担忧时,他引用“拆东墙补西墙墙墙有洞,借新债还旧债债债不清”。他还用“有些人为领导办事,够不着,踮着脚尖也要办;为下面办事,一弯腰就能够着,也不去办”的对比手法,来给那些惟上惟官、惟独心中没有群众的人画像。流传在群众中的俗语、谚语、顺口溜等,是对社会现实的一种客观写照。在讲党课时恰当引用,并对含有积极意义的予以肯定,对带有消极因素的进行必要的解释和批驳,会因为亲切、实际、生动、有趣,而大大增强党课的效果。
        营造生动活跃的课堂气氛的方法还很多,在运用这些方法时,要从讲课的内容和听众的实际出发,不能生搬硬套,不然就会适得其反。